新华日报财经讯 “支付10元”话音未落,账单已结;“红灯还剩三秒”,眼镜已把导航箭头投在斑马线上。近两年,智能眼镜正在告别小众,脱下“极客玩具”的标签,悄悄爬上千千万万人的鼻梁。今年1-5月淘宝天猫平台已卖出6万台智能眼镜产品,销售额同比去年翻7倍。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,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将达1280万台,市场规模逼近千亿元。百舸争流中,“百镜大战”的C位,已悄然被“江苏军团”提前锁定。
市场升温,“江苏军团”崭露头角
指尖轻划镜腿,镜片瞬间变色;单词看不懂,实时秒出翻译。今年6月小米发布会上,小米AI眼镜一亮相便引发广泛关注。这款眼镜的镜片部件,正由江苏企业明月镜片(301101)股份有限公司独家供应。
小米AI眼镜 图片引自小米官网
作为国内镜片行业首家A股上市企业,这家深耕传统镜片领域的老牌厂商也正加速布局智能眼镜,持续加大研发投入。明月镜片的高折射率镜片就使小米AI眼镜总重降至52.4克左右,解决了智能眼镜的“重量痛点”。“过去五年,我们在研发上累计投入约1.5亿元;未来五年,预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,且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%。”明月镜片董事长谢公晚说。
事实上,早在2024年,明月镜片已推出自家的Sasky智能眼镜,切入小米生态链。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,正转化为实打实的技术成果。这款产品不仅集成语音助手、通话、导航、音乐播放等功能,更依托自身的传统优势,将近视矫正、散光适配、防蓝光等功能融入整机。此外,其还为雷鸟、XREAL等头部品牌提供光学配套支持。
若将AI智能眼镜拆解为上百个零部件,会发现整机制造、光学引擎、精密结构件、算法芯片等多数产业环节,都能在江苏找到对应的供应商。“眼镜之都”丹阳年产能4亿副镜片,占全国产量75%,是智能眼镜零部件的核心供应基地之一;无锡主攻整机与光学引擎,莫界科技将在江阴落地的AR智能眼镜产线预计年产能达14万台;苏州深耕“精密制造”,康泰达科技研发的AI眼镜微调校准算法及AA贴合设备,已服务Meta、立讯精密(002475)等头部企业,市占率超30%;南京聚焦软件生态与产学研协同,东南大学研发的全球首款偏振体全息光波导AR眼镜“云雀”,解决了背向漏光等问题,还集成实时翻译等多元功能。
技术探索,从“尝鲜”走向落地
把镜片做成老花镜、把镜腿塞进芯片,老年人戴上眼镜就能听歌、接电话;助盲眼镜接上手机APP,就实现空间感知、智能识别、地图导航。今年6月,刚完成种子轮融资的初创公司苏州师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正打算把资金投入核心技术的研发迭代上。
“智能眼镜不是‘玩具’,而是重构人机交互方式的核心载体。”师渡智能创始人张明文说。目前,师渡智能的眼镜产品以“AI+”布局在智慧康养、智能制造和智慧生活三个领域,旗下产品价格精准锚定200元至1000元区间,以实用性打入市场。同时,公司还在布局AI产教融合,赋能AI智能眼镜多场景应用。
在消费娱乐领域,智能眼镜也展现出独特魅力。XREAL(深圳太若科技有限公司)7月推出的新品,能为用户呈现34-556英寸的3D巨幕,轻巧便携。无论是在地铁、飞机,还是汽车副驾,都能随时随地打造个人专属的“随身大屏”和“隐形电脑”。
“AR(增强现实)与AI(人工智能)融合的智能眼镜将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与交互终端的入口。”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认为,未来两三年,随着大模型的升级,将催生更多实用、舒适且智能的AI眼镜。早在2020年,XREAL就在无锡建立了光学模组研发与量产制造基地,凭借当地的供应链产能,连续三年位居全球AR市场份额榜首,累计出货量超50万台。2024年,XREAL又投资超15亿元在当地建设AR光学模组总部基地,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将达350万套,谷歌首款Android XR眼镜的核心部件也是出自该基地。
在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赵仲夏看来,智能眼镜的“智能”程度,取决于能否将成熟的大模型融入轻薄镜架中。智能眼镜将成为企业接入AI的重要端口,大模型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,围绕超级应用和AI入口构建完整生态,将是智能眼镜发展的关键。
双轮驱动,护航产业进阶
产业火不火,资本动向最敏锐。《2025上半年VR/AR行业投融资报告》显示,2025年上半年,智能眼镜领域私募融资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,资本热度持续升温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球范围内共完成66笔融资,总金额达559.8亿元,较2024年同期增长558.6%。
具体来看,超过五成投资投向了光波导镀膜、Micro-OLED微显示器等“小而专”的环节。“单机价值量高、竞争格局好的环节才值得下重注。”一家私募创投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现阶段的私募眼中,资金最愿意“砸”进去的是上游的核心零部件,尤其是芯片、光学与显示三大块。换句话说,资本正在从“整机故事”移向“卡脖子部件”和场景应用。
资本用脚投票之前,政策也已提前有所布局。省级层面,江苏印发《江苏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26年)》,其中明确设定发展目标,到2026年,全省元宇宙产业规模要突破1000亿元,年均增速保持在20%以上。同时,该计划将AR、VR、MR等与AI眼镜密切相关的领域列为重点发展方向。
此外,苏州发布的《加快发展AI芯片产业的若干措施》,提出对AI芯片设计企业的首次流片、光罩制作及测试验证等环节的费用,给予最高50%的支持;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中,也将对AI芯片企业予以倾斜。镇江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元宇宙产业,重点培育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,要求每年攻克不少于10项关键核心技术。这些政策从直接资金扶持到技术攻关支持,多维度为AI眼镜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。
随着AI与AR技术的深度融合,智能眼镜有望从“功能型工具”向“生态型平台”全面跃迁。在这场产业变革中,江苏的智能眼镜企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闭环、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资本的有力支持,正积极抢占发展先机。
新华日报·财经记者 詹超
配资优秀配资门户,国内实盘交易,配资网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